English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功能

1999-11-19 来源:光明日报 于幼军 我有话说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如娱乐、教化、塑造、认同和整合、更新与先导、评价、积累和遗传等。然而,它又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社会物质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又具有自己特殊的功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引导人们认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认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能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使文化的认同和整合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是直接从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而来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这就使得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三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不是由低级到高级依次相继出现,而是集中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致这一阶段的文化呈现多元并存的局面,从而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文化确立为社会主流文化,并使社会成员普遍认同主流文化。二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上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集团。这种经济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上,就会出现多种思想意识,多种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以及多种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从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来看,也非常需要发挥主流文化的认同和整合功能。三是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的过程之中。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历史阶段,各种思想政治主张都会顽强地表现自己,各种文化思想、文化流派,也都会竞相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用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去引导影响其它文化,抵制和遏制各种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现阶段,文化的认同整合功能不仅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而且具有特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首先,文化的认同和整合功能,表现为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树立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从其成为现实社会制度的第一个模式出现至今只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我国社会主义实践也只有五十年的历史。它与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社会、三百多年历史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较,尚处于发育未成熟的幼年和少年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应有的优越性也就未能充分发挥和表现出来,因而影响了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认同。况且,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同时,由于曾经走过弯路,社会主义制度、尤其是具体体制、机制和现实形式,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不如人意的地方,需要不断变革、调整、完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自然需要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能够引导、教育人们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上认识社会主义,以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帮助、促进社会成员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观念。

其次,文化的认同和整合功能,表现为引导、帮助社会成员理解、支持和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提出并实行了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四大以后又作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决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这样的战略决策,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最终是为了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但是,由于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阶段,社会成员或是由于受“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的影响,或是思想方法出现偏差,或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发展,或是自身利益受到冲击,或是对暂时困难不理解,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如果不及时消除人们的误解,统一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改革开放的大业。因此,在这一历史阶段,文化的认同和整合功能的特殊性就具体表现为,把引导帮助社会成员认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变革完善这一基本制度的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辩证地统一起来,充分认识前者的历史必然性和后者的现实合理性,从而自觉、坚定地坚持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积极、主动地支持和参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

人是文化的主体,人创造了文化,同时文化又塑造着人。文化对人的塑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理想价值观念的建构,形成特定的理想人格。二是把特定的文化规范,包括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作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要靠具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来承担。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塑造人的功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一代新人。而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正是初级阶段文化的重要功能。中外现代化的历史表明,现代化并非是简单的经济增长和科技发展,而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既包含社会层面的现代化,也包含人自身的现代化。从社会层面上讲,现代化进程是一个自然经济让位给市场经济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人身依附关系基础上,靠传统、血缘、情感来维系的社会,让位给建立在人的独立性基础上,靠民主、法制治理的社会的过程。从活动主体的层面上看,又是一个由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的过程。因此,实现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培养、塑造现代化的人,既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又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和途径。

进一步而论,由当代中国国情所决定,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既体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又有自身的特点。从社会层面看,我们除了要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外,还要不断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从人的层面来看,我们除了要提高人的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以及人的现代文明程度外,还必须引导教育人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等等。这些都在客观上规定了我国现阶段文化塑造功能的特殊要求和内容。

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不但要清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消极、落后、愚昧、腐朽的思想意识对人们的影响和侵蚀,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去教育人们,还要普遍提高人们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尤其是掌握现代市场经济和金融知识、法律知识、高新科技知识,使之内化为人的素质。这种要求与我国原有的文化基础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虽然科技文化也有悠久的历史,但发育程度远远不如伦理道德文化。进入明清以来,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科技文化也发展缓慢。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缺乏科学理性精神,科技文化和科技意识的积淀不厚。目前我国国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欠缺现代市场经济、现代管理和高科技知识。在思想道德方面,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伦理道德的建构,在这方面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许多成份、因素至今仍璀璨生辉,应该继承、发扬。但从总体上说,它是建立在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和小农经济的基础上,与现代文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不能简单拿来为今天的道德、文化建设所用。加上中国社会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使得中国国民缺乏现代人文精神的素养。这种先天不足对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我们要正视这种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要求与原有文化基础的差距和矛盾,充分发挥初级阶段文化塑造人的作用,高度重视并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吸收优秀外来文化和抵御腐朽文化的功能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任何国家地区要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都必须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重视信息开发、传递和交流。因此,充分发挥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功能就显得异常重要。

当今时代还是开放时代。全球化的形成,标志着人类整体的相互依存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水平。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在开放时代,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都不能把自己孤立、封闭起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大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这样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功能主要表现为积极引进吸收外来优秀文化成果,防范抵御消极腐朽文化的渗透和侵蚀。

文化交流是文化更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交流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同质,即同一文化系统内部不同文化因素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作用;二是异质,即不同民族、国家和特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作用。同质文化的交流无疑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异质文化,即具有不同结构、内容、形式和特点的文化系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严格的意义上讲,文化开放、文化交流都是双向的。那种只以自己之“文”去“化”别的民族的文化,而不愿接受和汲取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成果的单向交流,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封闭。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同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要主动引进、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注意引进、吸收发达国家、民族中符合和体现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高新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人文精神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引进、汲取外来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要积极防范和坚决抵御落后、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世界经济、科技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汇、碰撞、激荡。特别是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挫折,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据优势,在文化方面也形成某种强势,对我构成了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不平静,西方国家总有一些敌对势力对我国图谋不轨,企图在冷战结束后继续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我们不注意在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保持警惕,有所防范和抵御,就无异于自毁长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具有评价功能

文化具有评价功能。用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和参照系去评价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对引导社会主体形成科学的价值目标和进行价值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社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时期,亟需确立起能够发挥主导作用的,科学、正确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以引导和推动社会朝着文明进步和人民富裕幸福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正是具有这样的功能。

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超越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和西方文化以个体为本位的局限,要求人们自觉地把个体尺度同群体尺度统一起来。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上是一种以群体为本位的文化,强调以群体的价值作为主要的价值评价尺度,注重群体的价值和利益。而对个体的自由、自主、自尊、自强等则不太重视。结果在封建社会导致人性异化、人格扭曲、压抑甚至扼杀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反,西方近代以来形成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以个体为本位的文化。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使人从过去强制性的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成为自由人;一方面又培育了一种以个体为本位特征的文化精神。在这种文化精神的主导下,个体的价值尺度包括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要求成为社会评价的主要价值尺度。以个体为本位的价值评价导向如走向片面和极端,就容易引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导致私欲膨胀、物欲横流、唯利是图、及时行乐以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群体本位和西方文化个体本位中有价值因素的基础上,对两者的超越。它克服了两者的缺陷和片面性,把个体尺度和群体尺度统一起来。就是说,它主张在确立主导文化价值观和评价标准时,既要充分考虑个性自由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个人的尊严,保护个人正当合理的权利和利益要求;同时又尤为注重群体的利益和价值目标,引导人们形成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把实现个人利益、价值同实现群体利益、价值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为国家、社会、人民利益奋斗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和利益。

把个体价值同群体价值统一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的交往、联系必然愈来愈广泛密切,从而要求人们自觉地建立自我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和谐关系。因此,只有把个体价值同群体价值统一起来,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潮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倡导和弘扬集体主义,在承认并尊重个性和个人利益的同时,确认社会整体(国家、人民、民族)和群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要求人们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教育人们在把国家、人民、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前提下,合法、合理、正当地争取和实现个人的利益。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要求人们把历史尺度同道德尺度结合起来,实现科学理性和人文精神的统一。

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是价值评价的两种最主要的尺度。所谓道德尺度就是道德标准,它用人们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去评价人和事、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所谓历史尺度主要是生产力标准,它对于人和事,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的评价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两个方面。一般来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道德的进步,而社会道德的进步反过来又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又不能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道德的进步简单地等同起来。道德尺度和历史尺度既具有统一性,又存在矛盾性。不论是历史的尺度,还是道德的尺度,都有它的合理性,同时又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道德的尺度注重道德评判,对于促进社会道德进步,匡正社会风气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如果片面强调道德尺度,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忽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推动道德进步乃至整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性作用,就会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历史的尺度以生产力为标准。但是,历史的尺度不能包容更不能取代道德的尺度,如果片面强调历史尺度而忽视道德尺度,则会引发社会的道德失范、道德滑坡乃至道德沦丧,反过来影响和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两大主导精神,没有这两大主导精神,便没有现代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没有现代化。实现工业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因而迫切需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确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意识。如果不主动引进、大力弘扬、积极推动实践科学理性精神,就会使我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失去重要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就会阻碍、延缓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然而,我们在强调科学理性精神的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人文精神。历史经验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理性精神的弘扬,如果离开了现代人文精神的导向,就有可能背离人类发展工业化、现代化的初衷和目标,背离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甚至会给人类造成祸害。科学理性精神如果没有人文精神的引导,将会走向异化,成为反人类、反自然的力量。而人文精神如果不与科学理性精神结合,也会失去实践的力量。只有把科学理性精神和现代人文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互补互促,才能引导、推动工业化、现代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